向内求向外修是大智慧,以利他心入无我境是真修行(连载570)

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6:16    点击次数:78

图片

《道德经》第七十二章 【原文】 

民不畏威,则大威至。

无狎(xiá)其所居,无压其所生。夫唯不压,是以不厌。

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,自爱不自贵。故去彼取此。

图片

《道德经》第72章 暨2024龙年 分享21

今天,我们进入本章的第六层《点亮生命之灯》。

十六、想幸福,先敬畏。

简而言之,《道德经》第七十二章中有三句箴言,掌握了这三句话,就掌握了幸福人生的密码。

第一句箴言是:“民不畏威,则大威至。”其中的关键是要敬畏——也就是人想幸福,先修敬畏。

人生,所有动荡都因不敬畏规律、不敬畏生命所致。

因为,宇宙中最大的威是天威,人不顺应天道,会与这股强大的隐形力量走反,会感觉做什么都不顺,这就是为什么“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”的原因。

所以,想幸福,先敬畏。

图片

第一,敬畏规律,内心通畅。

人若动不动就产生负面情绪,只能说明一件事:“没在道上”。

因为,内心所有不适,都源于“我违背了规律,而不是别人违背了我”。

天道虚静,有慈俭让的特性,会创造空间让所有生命自由生长。

做一个敬畏规律的人吧:

如果还没有智慧判断对错,就拿出慈悲去包容、去祝福;如果当下没在创造财富,不浪费就是最好的选择;如果纷争来了,不争就会让事态缓和;若进一步,能真诚地赞扬对方的优点,大部分人会在赞扬中产生惭愧。

其实,那颗有道的心,才是通畅的根。

图片

第二,敬畏生命,智慧增长。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路线图,谁也不能替代别人的因果。不要有改变别人的念头,要学太阳,只是发出光和热。

自然中,每个生命接收阳光的反应都不同,有人觉得刺眼,有人觉得温暖,甚至有人会躲开……这都是正常的。

行走于世间的生命千姿百态,本来就是“或行或随,或歔或吹,或强或羸,或载或隳”。因此,治理天下不能用一双鞋来套所有人的脚。就像种花,花怎么开是它的事,我们该做的只是浇水施肥。

一个人,向内求,向外修,是大智慧;以利他心,入无我境,是真修行。

图片

世间所有事,都是顺道则昌,背道则亡。

但天道不在天上,而在我们心里。

动荡来了,人会烦恼,这很正常。但这个烦恼不是坏事,而是修行路上的“盟军”——因为,烦恼是断恶修善的缘。

图片

烦恼的实质就是胸中一团气在起伏动荡,此时,不抗拒它,不打压它,不控制它,但顺着它去觉察:

是自己哪种思维导致了气息不顺——能观,能照,才能觉。

能时刻觉察,就能烦恼渐除,这样人生哪会不幸福呢?

所以说,人想幸福,先修敬畏。

心中有敬畏,行为有依止,人在界限内活动,才有安全可保,才有清福可享。

图片

更多有趣内容(可直接点击浏览):道德经与打坐~第01章:众妙之门 - 为什么要静坐道德经与打坐~第67章(上):如何成为开悟者(二):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